欢迎光临央视观察网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同心园地 > 机关党建 >

打好扩大内需“组合拳”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

发布时间:2023-04-25 人气: 来源:未知

今年一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实际增长4.8%,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的增长,进一步拓展了农村消费空间。数据显示,一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2%,比城镇高0.5个百分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

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

“过去五年,我们虽然在扩大内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总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因此,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是目前我国的重要任务。”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

在他看来,当前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两大抓手:一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积极创造新消费热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型信用扩张,提振消费市场活力;二是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重大项目落地,以基础设施投资为引领带动全市场投资,实现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在加快恢复消费信心,拓展消费潜力方面,杨成长建议在着力提升居民消费倾向,创造新消费热点,丰富消费场景的同时,合理增加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型信用工具与高品质消费有效结合,丰富消费需求调控工具,加大实施力度。从发挥基建投资撬动作用,实现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相互促进角度,他提出,要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开工,全面统筹推进中西部基础设施投资,拓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

推进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发展

“要素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的畅通国内大循环,是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的统一的大循环、大市场,不是建设本地区、本部门、本区域的小市场和小循环。因此,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定要从全国协调发展的全局高度,着力全面推进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说。

黄群慧提出,提高国内大循环覆盖面需要打破城乡、区域的经济循环障碍,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增强城乡和区域的经济联系,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一方面,要将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协同,通过城乡融合、县城建设进一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带动和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重要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同时,强化其他地区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的功能发挥,最终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有效支撑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区域经济体系。”黄群慧表示。

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空间布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建议,以数据为纽带构建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她看来,“东数西算”是与“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比肩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也是数字经济时代一项超大规模的新基建工程,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方面,‘东数西算’将缩小数字经济时代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增强东西部地区经济联动,为西部地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良好契机。另一方面,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将数据中心布局在西部,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对于我们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意义深远。”钟瑛认为,通过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空间布局,有助于形成数据自由流通、按需配置、有效共享的全国性要素市场,有助于在西部地区打造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极,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以人的城镇化为突破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的思考主要聚焦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何为突破口?他的观点是:以人的城镇化为突破口,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新时代,农民问题一直都是根本问题。这是由我国农民多的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农民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

刘尚希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能通过把农民留在土地上的办法,应该统筹考虑农民的未来取向:不离土的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农民、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城镇化过程,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农民市民化是一场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这既是我们要补的短板,也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刘尚希建议在以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为抓手,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社会化改革的同时,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区域规划、公共服务、投资布局、转移支付、编制安排等“随人走”,做好政策之间的协调,形成合力。(本报记者 吕巍)